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0701
二、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本专业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专业和工程素养,具备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工程创新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单元、嵌入式系统、电子装备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分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铁人精神特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法律意识、安全和环保意识、服务意识。
目标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知识和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经分析、判断和综合处理等过程,解决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等领域的复杂工程实际问题。
目标3:能够跟踪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从事电子设备、信息通信系统的集成应用、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成为技术或业务骨干。
目标4: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锤炼和提高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独立分析、分工协作、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电子信息及其他新兴行业的发展,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拓展新的职业发展机会,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贡献,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应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等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并能恰当表述电子信息领域工程问题。
指标点1-2:能够准确的利用工程基础知识表述专业工程问题,并能针对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建立模型和求解。
指标点1-3:能够掌握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和信息应用等专业知识和建模方法,并能应用于推理和分析电子信息系统、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等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4:能够应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建模方法,针对本专业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工程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比较与评价。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系统、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表达电路系统、信息与通信系统等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2-2:能够运用电子电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电子设备、信号与信息电路处理单元等电子电路构成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和判断。
指标点2-3:能够应用信号处理与通信线路、网络技术、电磁场等原理和方法,对电子信息系统包含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将电子信息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模块单元,能对涉及到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有清晰的识别和评价。
指标点2-4:能够借助文献研究判断和评价电子信息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方案,分析各类方案的影响因素、并找到可以替代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当前需求,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电子电路模块、单元电路,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指标点3-2:能够设计满足特定工程应用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完成软硬件系统、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指标点3-3: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现电子设备、信号与信息处理等软硬件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能够在设计开发中综合考虑法律、安全、健康、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对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进行电子电路单元、信号获取与处理系统、典型电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工程原理和通过科学方法,调研和分析解决电子系统、信号获取与处理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
指标点4-2:能够根据电子电路单元、信号获取与处理单元和电子系统问题特性,选择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路线,并设计实验方案。
指标点4-3:能够利用已有电子电路设计工具、软硬件开发工具基于实验方案构建电子信息实验系统,并能安全、正确、完整地实施实验。
指标点4-4:能对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对实验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模拟与测试,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常用的仪器、信息技术工具、软硬件开发语言与平台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进行测量和调试,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够合理选择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设计和仿真所需的仪器,信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仿真软件,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指标点5-3: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或开发并合理使用测试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软硬件设计开发平台等对电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单元、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仿真和测试,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针对电子信息领域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够分析、理解和评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估这些因素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熟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指标点7-2:能够针对电子设备、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电路等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
指标点8-2: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铁人精神基本内涵,内化铁人精神特质,树立职业理想,践行新时代职业精神,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在多学科背景下,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相应责任。
指标点9-2: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合作,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针对电子电路、信号获取与处理、信息与通信系统等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清晰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指标点10-2:能够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理解和尊重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和掌握电子信息行业企业涉及到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掌握电子产品、信息与通信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任务协调、进度控制、人力资源配备等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理解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因素,并对成本构成有一定了解。
指标点11-2: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包括模拟环境),具有在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的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对于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指标点12-2:能针对个人、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电子信息行业企业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